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建立相應的動物模型已成為人類研究糖尿病的重要和必需手段之一,F在常用的糖尿病動物模型有實驗性糖尿病動物模型和自發性糖尿病動物模型。自發性模型應用價值較高,但因價格昂貴,飼養、繁殖條件要求嚴格,而不能得到廣泛應用。實驗性模型則應用比較廣泛,常用的誘導方法有胰腺切除術、化學藥物誘發、病毒感染、拮抗胰島素因子、食物誘發及催肥等。其中化學藥物誘導方法因為操作簡單、可行性高,而得到眾多研究人員的推崇;而在這些方法中鏈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對機體組織毒性相對較小,動物存活率高,是目前國內外使用較多的制備糖尿病動物模型的方法。
STZ對一定種屬動物的胰島β細胞有選擇性破壞作用,而使許多動物產生糖尿病。最常用的是大鼠模型。一般常用的誘導方法如下:將大鼠禁食12h,按60mg/kg體重腹腔注射STZ,每日1次,連續2次,成功制備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且該模型具有高血糖、體重減輕、多飲多食多尿的特點,與臨床Ⅰ型糖尿病吻合;但在此實驗中,若造模組只腹腔注射STZ一次,并給予高熱量飼料飼養12周,則可制備Ⅱ型糖尿病動物模型,且按該法制備出的模型具有超重、糖耐量減低、血脂升高、血清胰島素升高及胰島素受體結合力降低伴胰島素抵抗的特點,類似于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臨床特征。Ⅰ型糖尿病與Ⅱ型糖尿病動物模型的制備可能與STZ注射的劑量有關系:大劑量(常為120mg/kg)注射時,由于直接引起胰島β細胞的廣泛破壞,可造成Ⅰ型糖尿病模型;而注射較少量STZ時,由于只是破壞一部分胰島β細胞的功能,造成外周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同時給予高熱量飼料喂養,兩者結合便誘導出病理、生理改變都接近于人類Ⅱ型糖尿病的動物模型。
也有研究表明,用STZ按90mg/kg體重處理過的新生大鼠長至成鼠后,表現出糖耐量異常、胰島素分泌下降、體重下降等特征。其主要機制是新生鼠出生后一周內β細胞對STZ敏感性不同,以及再生力不同,導致成鼠后β細胞數量相對減少。故大鼠出生后一周內注射STZ ,其β細胞壞死及增生可使成鼠β細胞數量及生化特點穩定。這說明該方法穩定性好,是研究非肥胖型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理想載體。
上海美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廣大糖尿病研究人員提供高質量、低價格的鏈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產品,使您的研究沒有后顧之憂。